第(2/3)页 因读书人地位高,直接让读书人闭嘴,这只会更将百姓和读书人挤到一处,同时也不符合陛下广开言路的治理方针。 想让百姓不迷信读书人,只能让百姓清楚的认识到,那些读书人和他们不是朋友,他们在读书人眼中只是渺小的蝼蚁。 既然读书人可以将他们的言论广泛传播,他们也能派人传播这些读书人的黑料。 “要想让读书人在百姓心中威严扫地,不如就从这件事开始……” “此法甚好,以往朝廷也是小看了百姓,认为百姓继续愚昧下去也无所有,现在解开读书人给百姓的陷阱,也是让百姓知道,人要有自己的判断。” 这样做对百姓自然很好,但对陛下来说,百姓可就没直接那般听话了。 “你觉着陛下会赞成这样做吗?” “陛下是明君,他不会希望天下百姓都是愚昧之人,若换成其他人就说不准了。” “唉!希望陛下健康长寿国泰民安。”穿越在古代就没有安稳日子可言,人这一辈子总会经历几场战乱,甚至还有举家搬迁的经历。还好陛下这些年励精图治,四海升平,国内没闹农民起义,也没有士大夫联合反他。 即便是毓都这样想立功的人,也是认为国泰民安才好。 在城外处理了这场纷争,谢新语和毓都的心情都不太好。 之后再看见乌热人和大周人起冲突,知道是谁挑的事后,要么扔大牢里,要么去服一个月劳役。 说起来,能因为别人一两句挑唆,就殴打他人之人,打心眼里就不会是好人。这样的人戾气极重,就算没将对方打出事,都应该去牢里醒醒脑子。 无奈,在这个时有战乱发生的年代,陛下也不希望百姓太过仁慈,陛下若是太过仁慈的人去到战场上,于军心不利。 从城里到镇上,谢新语将维护大周人、乌热人团结的旨意告诉了当地官员。 原本还想说句,若是再听见有大周、乌热人冲突再起,定会拿他们问罪,但想了想。有些官员最擅长欺上媚下,他们怕遭殃会将消息捂住。 第(2/3)页